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江苏省印发《重点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验收规范(试行)》通知

 

         

        2021年12月31日,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验收规范(试行)》的通知。

 

 

 

各设区市应急管理局:

       现将《江苏省重点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验收规范(试行)》印发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摸清底数。所有列入《省安监局关于开展重点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诊断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苏安监〔2018〕87号)范围开展全流程自动化改造的企业及因停产等原因未开展全流程自动化改造的企业,均应依据本规范开展升级改造工作。各设区市应急管理局在2022年2月底前摸清企业底数,上报清单。


       二、企业验收。企业完成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后,应按照《重点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验收表》(附录A)逐项逐条自行组织验收并下达结论,未采纳的要说明理由或依据。企业自行验收合格后,应将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试运行小结及验收意见等资料上报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和设区市应急管理局留档备查。


       三、监督核查。设区市应急管理局应组织至少3名不同专业(仪表自动化、工艺、安全管理)的专家组成核查组,按照附录A逐项开展资料、现场核查,并填写《重点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验收核查表》(附录B),明确核查结论。未通过监督核查的应列出不符合项并提出整改建议。2022年9月底前完成验收核查工作。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2021/12/30

 

具体附件内容如下:(内容来源于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官网:http://ajj.jiangsu.gov.cn/art/2021/12/31/art_3154_10257386.html)


 

江苏省重点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验收规范(试行)

    

          1.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重点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的要点、验收程序和其他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重点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的验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T 50493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GB/T 50770  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

        GB 50813  石油化工粉体料仓防静电燃爆设计规范

        GB 51066  工业企业干式煤气柜安全技术规范

        GB/T 51094  工业企业湿式气柜技术规范

        GBZ 23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HG/T 20507  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HG/T 20508  控制室设计规范

        HG/T 20510  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SH/T 3005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SH/T 3006  石油化工控制室设计规范

        SH/T 3007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SH/T 3020  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SHS 01036  气柜维护检修规程

     《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

      《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71号)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重点化工企业 key chemical enterprise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化工、医药生产企业。

        3.1.2

       全流程 whole process

       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存在上、下游关系的生产过程(含配套装置),包括原料处理、反应工序、精馏精制、产品包装、危险化学品储运及配套公用工程。

        3.1.3

      可燃液体 combustible liquid

      闪点高于或等于45℃的液体。

       3.1.4

      有毒液体 toxic liquid

      按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 230的规定,毒性程度划分为极度危害(Ⅰ)、高度危害(Ⅱ)、中度危害(Ⅲ)和轻度危害(Ⅳ)的液体。

        3.1.5有毒气体 toxic gas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健康伤害的毒性气体或毒性蒸汽。

        3.2缩略语

        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

        GDS Gas Detection System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FC Fail Closed)  故障关闭

        FL Fail Last)    故障保持

        FOFail Open)    故障开启

        HAZOPHazardous and Operation)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LOPA Layer of Protection Analysis)保护层分析

        P&ID Piping & Instrument Diagram)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安全完整性等级

        SIS Safety Instrumentation System)安全仪表系统

       

       4.总则

        4.1 企业全流程应采用自动化控制,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应以控制风险为目的。

        4.2 企业应编制全流程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报告、保护层分析(LOPA)报告,并应根据保护层分析结果编制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和验算报告。

        4.3 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应满足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和安监总管三〔20133号提出的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并应符合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报告和保护层分析(LOPA报告对自动化控制提出的对策措施。

        4.4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精细化工企业应按照安监总管三〔20171号要求完成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精细化工企业应完成全流程(不含公用工程)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同时对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物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和蒸馏、干燥、储存等单元操作的风险评估。企业应采纳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中确定的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和评估建议,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和安全仪表系统。

       4.5 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提升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生产、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专业力量不足的,可聘请设计单位等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

        4.6 企业应委托具备规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5.全流程自动化控制要点

        5.1 通用规定

        5.1.1 DCS显示的工艺流程应与P&ID图和现场一致,SIS显示的逻辑图应与P&ID图和现场相符。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安全仪表系统的参数设置必须与操作规程一致。

        5.1.2 DCS系统和SIS系统应设置管理权限,岗位操作人员不应有修改自动化控制系统工艺指标、报警阈值、联锁阈值和摘除DCSSIS系统的权限。

        5.1.3 企业应定期维护和调试PLCDCSSISESDGDSSCADA等系统,保证系统完好并处于正常投用状态。

        5.1.4 企业应设置区域性控制室或全厂性控制室,并符合GB50160HG/T20508SH/T 3006等要求;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控制室,确需布置在装置区内的,应按照《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GB50779-2012进行抗爆设计、建设和加固,但不得与设有甲、乙A类设备的房间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5.1.5 重点监控工艺参数应传送至控制室集中显示。自动化控制系统应具备远程调节、信息存储、连续记录、超限报警、联锁切断、紧急停车等功能。记录的电子数据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5.1.6 液位、压力、温度等测量仪表的选型、安装等应符合SH/T 3005SH/T3007HG/T20507等要求。

        5.1.7 当有可靠的仪表空气系统时,开关阀(紧急切断阀)应首选气动执行机构,且采用FCFO型;当工艺要求采用FL型时,应选用双作用气缸执行机构,并配有仪表空气罐,阀门保位时间不低于48小时;当无仪表气源、有一级负荷的电力电源系统时,可选用电动阀;当工艺、转动设备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选用电液开关阀。开关阀防火要求应满足GB50160要求。

       5.1.8 安全仪表系统应符合GB50770要求,安全完整性等级(SIL)为2级及以上的,应独立设置。

        5.1.9DCS 系统与SIS系统的电源宜满足一级供电负荷要求,并应配备UPSUPS供电时间不低于30min

        5.1.10 涉及剧毒气体的生产储存设施应与应急处置系统联锁。

        5.1.12 处于备用状态的有毒气体应急处置系统应设置远程和就地一键启动功能,吸收剂供应泵、吸收剂循环泵应设置备用泵,备用泵应具备低压或低流量自启动功能,用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

         5.2 原料处理

        5.2.1 涉及易燃、有毒等固体原料经熔融成液体相变工艺过程的设施,应设置温度/压力远传、温度/压力超限报警、温度/压力与热(冷)媒或泄放系统联锁。

         5.2.2 涉及固体原料连续输送工艺过程的,应采用机械或气力输送方式。可燃固体采用机械输送时应设置故障停机联锁系统。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气力输送应采用氮气等惰性气体输送并设置气体压力自动调节装置,且应设置氧含量在线监测。

        5.2.3 存在突然超压或发生瞬时分解爆炸危险、因物料爆聚或分解造成超温、超压的物料储存设施(包括伴有加热、搅拌操作的设施),应设置温度、压力、搅拌电流等工艺参数的检测、远传、报警,温度/压力应与热(冷)媒或泄放系统联锁。

        5.2.4 使用盘管式或套管式气化器的液氯全气化工艺,应设置气相压力和温度检测并远传至控制室,且应设置压力和温度高报警。气化压力和温度应与热媒调节阀形成自动化控制回路,压力和温度应与液氯进料、热媒或泄放系统联锁。

         5.2.5 可燃液体或有毒液体的装置储罐应设置高液位报警,液位应与进料联锁。

         5.2.6 装置高位槽应设置高液位报警,液位应与进料联锁或设溢流管道。

         5.3 反应工序

        5.3.1 当一个反应釜涉及两个或以上不同的化工工艺,应分别设置独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或具备切换控制的功能,并落实切换的技术或管理等安全措施。

        5.3.2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分批加料的反应釜应设温度/压力远传、报警,反应温度/压力与热(冷)媒或泄放系统联锁。进料设备应设置手动遥控和自动紧急切断设施。

        5.3.3 属于同一种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多个反应釜串连使用的,各釜应设反应温度、压力远传、报警。任一反应釜温度/压力应与总进料及热(冷)媒或泄放系统联锁。

         5.3.4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反应过程中需要通过调节冷却系统控制或者辅助控制反应温度的,应设置自动化控制回路,实现反应温度升高时自动提高冷却剂流量;调节精细度要求较高的冷却剂应设流量控制回路。

        5.3.5 反应过程涉及热媒、冷媒(含预热、预冷、反应物的冷却)切换操作的,应设置自动化控制阀。

        5.3.6 设有搅拌系统且具有超压或爆炸危险的反应釜,应设搅拌电流远传指示。搅拌系统故障停机信号应与进料、热(冷)媒或泄放系统联锁。

        5.3.7 设有外循环冷却或加热系统的反应釜,应设置备用循环泵,并具备自动切换功能。应设置循环泵电流远传指示或电机启停指示,外循环系统故障信号应与进料及热(冷)媒或泄放系统联锁。

        5.3.8控制室应设紧急停车按钮,现场应设就地紧急停车按钮。控制系统紧急停车按钮和重要的复位、报警等功能按钮应在辅操台上设置硬按钮,就地紧急停车按钮宜分区域集中设置在操作人员易于接近的地点。

        5.3.9 液态催化剂采用计量泵自动滴加至反应釜的,紧急停车时和反应温度/压力联锁动作时应联锁自动停止滴加泵。带压反应工况的反应釜应在催化剂自动滴加管道上靠近反应釜设置联锁切断阀。

        5.3.10 连续添加固态催化剂的应采用自动添加方式。自动添加方式确有难度的,应设置密闭添加设施,不应采用开放式人工添加催化剂。

        5.3.11 固体原料连续投入反应釜(非一次性投入)并作为主反应原料的,应设置加料斗、机械加料装置,进料量应与反应温度/压力联锁。

        5.3.12 因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反应设备,应设报警信号和泄压系统。进料设备应设置手动遥控和自动紧急切断设施。

        5.4 精馏精制

       5.4.1 连续进料或出料的精馏(蒸馏)塔应设液位自动化控制回路,通过调节进(出)料量实现液位自动化调节。

        5.4.2 精馏(蒸馏)塔应设塔釜和回流罐液位就地和远传指示,并设高、低液位报警;应设置塔釜温度远传指示、超限报警,塔釜温度应与进料及热(冷)媒联锁;连续进料的精馏(蒸馏)塔应设置塔釜温度自动化控制回路。塔顶冷凝(却)器宜设置冷媒中断报警。

        5.4.3 塔顶操作压力大于0.03MPa的蒸馏塔、汽提塔、蒸发塔等应设置压力就地/远传指示及泄放系统。塔顶操作压力大于0.1MPa的蒸馏塔、汽提塔、蒸发塔等的塔顶压力应与进料、热媒或泄放系统联锁。塔顶操作压力为负压的应设置压力高报警。

        5.4.4 再沸器的加热热媒管道上应设置压力、温度就地/远程指示和控制阀。

        5.4.5 塔顶馏出液的回流罐应设就地和远传液位计,用回流罐液位控制或超驰回流量;回流罐设高、低液位报警。使用外置回流控制塔顶温度的应设置温度自动化控制回路,通过调节回流量或冷媒控制阀控制塔顶温度。

        5.4.6 涉及加热工艺过程的,应设置温度自动检测、远传、报警,热媒温度高于设备内介质沸点的,温度应与热(冷)媒或泄放系统联锁。

        5.5产品包装

        5.5.1 涉及可燃固体、液体、气体或有毒气体包装或爆炸性粉尘的包装作业场所,应采用自动化包装等措施;当采用自动化包装确有困难时,包装作业场所当班操作人员应控制在9人以内。

        5.5.2 液氯、液氨等液化气体气瓶充装应设电子衡称重计量和超装报警系统,超装信号应与自动充装紧急切断阀联锁,并设置手动阀。余氯、余氨报警应与紧急切断阀联锁。

        5.5.3 液态物料采用自动计量称重灌装系统的,超装信号应与气动球阀或灌装机枪口联锁。

        5.5.4可燃、有毒及强腐蚀性液体槽车充装应设置流量自动批量控制器,或具备高液位停止充装、称重计量联锁功能。

         5.6 危险化学品储运

        5.6.1 容积大于等于100m3的可燃液体储罐、有毒液体储罐、低温储罐及压力罐均应设置液位连续测量远传仪表元件和就地液位指示,并设高、低液位报警。

         5.6.2 浮顶储罐和有抽出泵的储罐应设低低液位联锁切断。

        5.6.3 储存级和级有毒液体的储罐、容量大于或等于1000m3的甲B和乙A类可燃液体的储罐、容量大于或等于3000m3的其他可燃液体储罐和易燃、有毒介质压力罐的液位应与进料联锁。

        5.6.4 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液体储罐均应设置高、低液位报警,液位应与进、出口管道控制阀联锁。

        5.6.5 气柜应设上、下限位报警装置,并宜设进出管道自动联锁切断装置。气柜安全设施应满足GB51066GB/T 51094SHS01036等要求。

        5.6.6 涉及有毒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应设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5.6.7 带有高液位联锁功能的可燃液体和剧毒液体储罐应配备两种不同原理的液位计或液位开关,安全仪表系统高液位联锁测量仪表和基本控制回路液位计应分开设置。压力储罐应设压力就地测量仪表和压力远传仪表,并使用不同的取源点。压力储罐液位测量应设一套远传仪表和就地指示仪表,并应另设一套专用于高高液位或低低液位联锁切断储罐进(出)料阀门的液位测量仪表或液位开关。

        5.6.8 除工艺特殊要求外,普通无机酸、碱储罐应设置高、低液位报警。

        5.6.9 设有加热或冷却盘管的储罐应设置液相温度检测和报警设施,宜具备联锁切断热(冷)媒的功能。

        5.6.10 设有远程进料或者出料切断阀的储罐应具备远程紧急关闭功能。

        5.6.11 距液化烃和可燃液体(有缓冲罐的可燃液体除外)汽车装卸鹤位10m以外的装卸管道上应设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烃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应使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并在装卸鹤管口处设置拉断阀。

         5.7 公用工程

        5.7.1 蒸汽管网应设压力和总管流量远传,并宜设高压自动泄放控制回路和压力高、低报警。产生蒸汽的汽包应设置压力、液位检测和报警,汽包设置双液位就地和远程显示,并设置液位自动化控制和高、低液位联锁停车,高液位停止进水,低液位停止加热。蒸汽过热器应在过热器出口设置温度控制回路,必要时设置温度高高联锁停车。

         5.7.2 冷冻盐水、循环水或其它低于常温的冷却系统应设置温度和流量(或压力)检测,并设置温度高和流量(或压力)低报警。循环水泵应设置停机报警,循环水总管压力低低报警信号和联锁停机信号应发送给其服务装置。

       5.7.3 导热油炉出口温度应设置自动化控制回路,出口温度应与燃料流量联锁。炉膛应设置氧含量检测和低报警。导热油管进入生产设施处应设置紧急切断阀。使用天然气的导热油炉附近应设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每台用气设备应有观察孔或火焰检测装置,燃气导热油燃烧器宜设置自动点火装置和熄火与燃气联锁保护装置。

        5.7.4 控制室应设置供气系统的监视与报警功能,包括气源总管压力指示、低限压力报警或联锁。仪表气源装置在送出总管上宜设置在线露点仪,信号送控制室。当采用备用压缩机组时,应采用自动切换方式。当工作压缩机组出现故障或退出工作时,备用压缩机组应立刻联锁启动。

        5.8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

        5.8.1 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B、乙A类液体的储罐区、装卸设施、灌装站等)应按照GB/T50493的规定设置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5.8.2 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信号应送至操作人员常驻的控制室。

        5.8.3 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应独立于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并应设置独立的显示屏或报警终端。

 

        其他

      企业实施自动化控制改造时应履行相关变更程序,并及时修订发布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对相关人员全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岗位人员操作技能水平,提升企业安全设施维护和管理水平。

 


 

 考  文  献

 

    [1] GB 17681 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

    [2] GB/T 20438 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标准

    [3] GB/T 21109 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

    [4]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6] 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7] GB 50737 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

    [8] GB 51283 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

    [9] HG/T 20509—2014 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10] HG/T 20511—2014 信号报警及联锁设计规范

    [11] HG/T 20512—2014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12] HG/T 20513—2014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范

    [13] SH/T 3104-2013 石油化工仪表安装设计规范

    [14] SH 3136 液化烃球形储罐安全设计规范

    [15] SH 3521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16]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 )

    [17]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委〔20203)

    [18] 《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

    [19] 《关于开展重点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诊断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苏安监〔201887号)

    [20] 《关于印发〈本质安全诊断治理基本要求〉的通知》(苏应急〔201953号)